[1] 于远祥,谷拴成,吴 璋,等.黄土地层下预应力锚索荷载传递规律的试验研究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10,29(12):2573-2580. [2] 冯金健.锚固系统应力传递规律及内锚固段设计方法研究[D].长沙:中南大学,2011. [3] 蒋忠信.拉力型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的高斯曲线模式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01,23(6):696-699. [4] 张季如,唐保付.锚杆荷载传递机理分析的双曲函数模型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02,24(2):187-192. [5] 何思明,张小刚,王成华.基于修正剪切滞模型的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研究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04,23(15):2562-2567. [6] 尤春安.锚固系统应力传递机理理论及应用研究[D].青岛:山东科技大学,2004. [7] 于远祥,谷拴成,吴 璋,等.黄土地层下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试验与分析[J].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0,11(5):522-527. [8] 王 毅.黄土地层预应力锚索(杆)的锚固机理试验研究[D].西安:西安科技大学,2009. [9] 王振刚,陈文玲,李琦瑛.黄土层中锚索预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[J].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,2014,12(1):30-33. [10] 吴守河,李 忠.湿陷性黄土边坡加固预应力锚索抗拔现场试验研究[J].城市道桥与防洪,2014(11):169-172. [11] 李金华,朱海西,宋 涛.黄土地层预应力锚索荷载-位移关系试验研究[J].科学技术与工程,2016,16(15):107-110. [12] 吴 璋,张 晶.黄土层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试验研究[J].煤田地质与勘探,2006,34(1):46-49. [13] 冯金健.拉力型锚索锚固段长度设计方法研究[J].福建建筑,2011(6):115-118. [14] 沈 俊.预应力锚索加固机理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[D] 合肥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2005. [15] 田裕甲.压力分散型锚索与拉力型锚索的比较[J].OVM通讯,2002(3):32-40. [16] 徐至钧.深基坑支护新技术精选集[M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2. [17]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.岩土锚杆(索)技术规程:CECS 22:2005[S].北京:中国计划出版社,2005. [18]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.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:JGJ 120—2012[S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2. [19] 程良奎,李象范.岩土锚固·土钉·喷射混凝土:原理、设计与应用[M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8. [20] 陈广峰,米海珍.黄土地层中锚杆受力性能试验分析[J].甘肃工业大学学报,2008,29(1):116-119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