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曾菊新,杨晴青,刘亚晶,等.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及影响机制: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[J].人文地理,2016,31(1):81-88. [2] 李伯华,曾菊新,胡 娟.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[J].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,2008,24(5):70-74. [3] 黄 磊,邵超峰,孙宗晟,鞠美庭.“美丽乡村”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[J].生态经济(学术版),2014,30(1):392-394. [4] 张 挺,李闽榕,徐艳梅.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[J].管理世界,2018,34(8):99-105. [5] 陈锦泉,郑金贵.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[J].江苏农业科学,2016,44(9):540-544. [6] 郑鲁飞.基于AHP的美丽乡村建设居民满意度评价——以平度市崔家集镇为例 [J].住宅与房地产,2019(16):259. [7] 李 锟.基于主成分法的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 [J].农业与技术,2019,39(17):153-157. [8] 赵美亮,张子怡,刘富刚,等.基于优化TOPSIS法的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研究 [J].湖北农业科学,2019,58(13):138-141. [9] 宋安原,丁 山.基于IPA分析法的乡村旅游区建设现状研究——以高淳桠溪镇大山村为例 [J].南方农机,2018,49(16):213. [10] 谢花林,刘黎明,赵英伟.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[J].农业现代化研究,2003(2):95-98. [11] 张云路,李 雄,孙松林.基于“三生”空间协调的乡村空间适宜性评价与优化——以雄安新区北沙口乡为例 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9,26(1):116-124. [12] 王南希,陆 琦.乡村景观价值评价要素及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 [J].风景园林,2015(12):74-79. [13] DOXIADIS C A.Ekistics: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[M].Athens:Athens Publishing Center,1968. [14] 毛其智.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[J].国际城市规划,2019,34(4):54-63. [15] 李伯华,曾菊新,胡 娟.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[J].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,2008(5):70-74. [16] 贾 晋,李雪峰,申 云.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[J].财经科学,2018(11):70-82. [17] 沈费伟,肖泽干.浙江省美丽乡村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[J].华中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(2):45-51. [18] 申 云,陈 慧,陈晓娟,等.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[J].世界农业,2020(2):59-69. [19] 李 卫,薛彩霞,姚顺波,等.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:基于黄土高原476户农户的分析 [J].中国农村经济,2017(1):44-57,94-95. [20] 于林霞,张 波,白秀广.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528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[J].干旱区资源与环境,2018,32(4):68-74. [21] 孙 玲,谢保鹏,陈 英.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时空差异研究 [J].农业科技管理,2022,41(3):14-18. [22] 金芳芳,辛良杰.中国闲置耕地的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[J].资源科学,2018,40(4):719-728. [23] 何焱洲,王 成.基于信息熵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[J].自然资源学报,2019,34(4):815-828. [24] 申 云,李京蓉.我国农村居民生活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——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 [J].调研世界,2020(1):42-50. [25] 许树柏.实用决策方法——层次分析法原理 [M].天津大学出版社,1988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