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高剑平,刘礼君,李 明,等.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“加层减震”能量时程分析 [J].华东交通大学学报,2008,25(5):17-20. [2] 谢军龙,周福霖.多层房屋结构TMD“加层减震”试验研究和应用 [J].世界地震工程,1998,14(4):57-60. [3] VILLAVERDE R.A seismic roof isolation system:feasibility study with 13-story building [J].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,2002,2002(2):188-196. [4] 刘 强.多层房屋结构屋顶隔热层TMD减震控制系统设计 [J].福建工程学院学报,2006,4(3):304-309. [5] 刘 强,周瑞忠,邹祖军.房屋屋顶隔热层(TMD)减震控制体系研究 [J].西华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8,27(2):101-104. [6] 周茗如,王 腾,文煜馨,等.小高层结构屋顶保温层TMD减震分析 [J].地震工程学报,2013(4):866-871. [7] 杜永峰,丁艳梅.利用储能集水箱减震的小高层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[J].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,2013(6):93-97. [8] 夏 昌.屋顶花园TMD减震控制研究 [J].合肥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2,35(5):669-672. [9]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.建筑抗震设计规范:GB 50011—2010 [S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0. [10] 王智军,王 斌,李银文.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[J].兰州理工大学学报,2013,39(4):138-142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