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黄雪峰,马 龙,陈帅强,等.预应力锚杆内力传递分布规律与时空效应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14,36(8):1521-1525. [2] 周 勇,朱彦鹏.兰州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探讨[J].兰州理工大学学报,2007,35(5):109-113. [3] 程良奎,张培文,王 帆.岩土锚固工程的若干力学概念问题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15,34(4):668-682. [4] 刘晓明,张亮亮.考虑自由段受荷的锚杆变形和承载特性研究 [J].湖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2,39(6):7-12. [5] 洪海春,胡毅夫,刘志明,等.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与锚固段长度研究[J].岩土力学,2006,27(增刊2):926-930. [6] 叶根飞.岩土锚固荷载传递规律与锚固特性试验研究[D].西安:西安科技大学,2012. [7] 张 伟,刘泉声.基于剪切试验的预应力锚杆变形性能分析[J].岩土力学,2014,35(8):2231-2240. [8] 王艳芬,王元汉,盛 谦.拉力型锚索锚固段周边岩体的应力分布[J].岩土力学,2006,27(增刊2):948-951. [9] 许宏发,王 武,江 淼,等.灌浆岩石锚杆拉拔变形和刚度的理论解析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11,33(10):1511-1516. [10] 令狐可,武运成,贾乾祥.岩石锚杆水平刚度系数的计算方法[J].建筑技术,2006,37(11):860-862. [11] 聂子云,谭小兵,王正松,等.关于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中锚杆刚度系数计算的探讨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14,36(增刊2):130-135. [12] MINDLIN R D.Force at a point in the interior of a semi-infinite solid[J].Physics,1936,7(5):195-202. [13]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.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:JGJ 120—2012[S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2. [14] 李金德.基于Mindlin位移解的锚杆设计及其应用[D].北京: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,2018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