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刘祖典.黄土力学与工程 [M].西安: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7. [2] 冯连昌,晏 武.中国湿陷性黄土 [M].北京:中国铁道出版社,1982. [3] 王景明.黄土构造节理的理论及其应用 [M].北京: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1996. [4] 刘东生.黄土与环境 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85. [5] 叶万军,李长清,杨更社,等.增湿-减湿作用下黄土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[J].工程地质学报,2017,25(2):376-383. [6] 袁志辉,唐 春,杨普济,等.干湿循环下原状黄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[J].工程地质学报,2018,26(增刊1):155-161. [7] 慕焕东,邓亚虹,李荣建.干湿循环对地裂缝带黄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 [J].工程地质学报,2018,26(5):1131-1138. [8] 齐吉琳,马 巍.冻土的力学性质及研究现状 [J].岩土力学,2010,31(1):133-143. [9] 肖东辉,冯文杰,张 泽,等.冻融循环对兰州黄土渗透性变化的影响 [J].冰川冻土,2014,36 (5):1192-1198. [10] 郑 郧,马 巍,邴 慧.冻融循环对土结构性影响的机理与定量研究方法 [J].冰川冻土,2015,37(1):132-137. [11] 周 泓,张 泽,秦 琦,等.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基本物理性质变异性研究 [J].冰川冻土,2015,37(1):162-168. [12] 齐吉琳,张建明,朱元林.冻融作用对土结构性影响的土力学意义 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03,22(增刊2):2690-2694. [13] 师华强,倪万魁,刘 魁,等.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压缩性的影响 [J].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,2012,39(3):45-48. [14] 胡雄韬.甘肃省黄土地区路堑边坡防护 [J].甘肃科学学报,2006,18(2): 112-114. [15] 李亚兰.黄土边坡坡面稳定性及其防护措施研究 [D].西安:长安大学,2005. [16] 方 鹏.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技术研究 [D].西安:长安大学,2007. [17] 卢再华,陈正汉,蒲毅彬.膨胀土干湿循环胀缩裂隙演化的CT试验研究 [J].岩土力学,2002,23(4):417-422. [18] 唐朝生,施 斌,王宝军.基于SEM土体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08,30(4):560-565. [19] 齐吉琳,马 巍.冻融作用对超固结土强度的影响 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06,28(12):2082-2086. [20] 叶为民,万 敏,陈 宝.干湿循环条件下高压实膨润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11,33(8):1173-1177. [21] 张先伟,孔令伟,郭爱国,等.基于SEM和MIP试验结构性钻压缩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 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12,31(2):406-412. [22] 张 英,邴 慧,杨成松.基于SEM和MIP的冻融循环对粉质黏土强度影响机制研究 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015,34(1):3597-3603. [23] 万 勇,薛 强,吴 彦,等.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黏土力学特性与微观机制研究 [J].岩土力学,2015,36(10):2815-2824. [24] 李 楠,王天亮,徐 昌,等.反复冻融作用下粉质黏土的微观分形特征研究 [J].铁道标准设计,2017,61(10):48-52. [25]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.公路土工试验规程:JTG E40—2007 [S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07. [26]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.土工试验规程:SL 237—1999 [S].北京: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1999. |